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族谱编修 重要信息 联谊动态 追宗溯源 族贤宗英 今日清河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追宗溯源 > 专家文集 >

 
 
  张姓祖根在濮阳
张姓祖根在濮阳
 
时间:2008-07-10 23:53来源:天下张姓与清河 作者:朱绍侯 点击:

  张氏是中华四大族姓(张王李赵)之一。据姓氏专家统计,张氏族姓居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总人口,约有一亿左右。对于这样一个显赫大族的族根的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除赐姓、改姓(如三国时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姓,世居云南;张辽本为聂氏,后改为张氏,世居马邑)之祖根外,有关张氏祖根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根于濮阳,始祖挥公说;二、根于山西,始祖解张说;三、河北清河为张氏祖居之地说。
  据笔者所看到的文献资料,除《通志·氏族》不承认挥为张姓始祖,主张解张为张姓始祖外①,其他所有资料都认为挥为张氏之始祖。
  《世本》(秦嘉谟辑补本):“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唐《元和姓篡》所引与此全同)
  北宋《姓解》:“张氏,出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弧,以张网罗取禽鸟,世掌其职,遂以为氏。”(《广韵》所记与此全同)
  《路史·后纪五》:“黄帝子挥封于张,为张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明张浚《张姓统宗谱》:“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
  清乾隆朝重修《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类似资料,不再一一赘引。从以上所引用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来张姓始祖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由于挥是历史传说时代的人物,各书记载互有出入,如挥得姓张氏的原由就有三种说法:一说“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一说“挥始造弦弧,以张网罗取禽鸟,世掌其职,遂以为氏”;一说“挥封于张,为张氏”。虽有不同,但在挥为张姓始祖这一点上则是一致的。再从张字的结构上分析,弓长或长弓为张,《说文》:“张,施弓弦也”,说明挥的得姓与发明弓矢、弓弦有密切关系,这也是不容怀疑的历史事实。还有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各书记载也不一致。根据《国语·晋语》的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有二人同为姬姓,二人同为己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在这十二姓中没有张姓,可以断定挥不是黄帝之子,而是黄帝之孙。但挥是黄帝哪个儿子之子,各书记载也不相同。一说是青阳之子,一说是青阳少昊之子。据古书记载,黄帝之子中,有两个青阳氏,除少昊之外,还有一个青阳玄嚣(枵)。据《史记·五帝本纪》《索隐》考证:“案:皇甫谧及宋衷皆云:玄嚣青阳即少昊也”,企图调节少昊、玄嚣两青阳氏并存的矛盾。但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少昊金天氏是东夷族的首领,与黄帝族不是一个族系,这就排除了少昊为黄帝之子、挥之父的可能性。另外,从姓氏学的角度来看,少昊为己姓,玄嚣为姬姓,而挥在得姓之前,亦为姬姓,这就说明挥只可能是玄嚣之子,不可能是少昊之子。所以《路史》注说:“以挥为少昊第五子尤无据也。”
  以上是从所引用的资料中,论证挥为张姓始祖的历史根据,尽管这六条资料互有矛盾,但是,作为后人追记的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在追记中存在矛盾是正常现象,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些互有出入的资料却都证明了挥是张姓始祖的事实。
  挥是张姓始祖,但为什么张氏祖根在濮阳呢?这还要从挥之父青阳玄嚣研究起。
  《史记·五帝本纪》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这里所说的青阳,是玄嚣的封号,江水是玄嚣的降生地。意思是说玄嚣降生于江水,封邑在青阳。《正义》引应劭云:“(江水)古江国也”。《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又引《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按豫州新息县即今河南息县,这就是说玄嚣降生地古江国安阳,并不是现在的豫北安阳。但玄嚣的降生地与挥的一生活动关系不大,而玄嚣的封邑青阳才是挥成长、生活的地方。
  按中国以“山南曰阳,水北曰阴”的传统解释,青阳即在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这就证明张姓始祖挥就生长活动在今濮阳地区。
  《水经·清水》曰:“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东北过获嘉北,又东过汲县北,又东北入于河”。郦道元注:“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盖互受其名耳”。《地理志》曰:“清河水出内黄县南。无清水可来……盖河徙南注,清水渎移,汇流迳绝,余目尚存,故东川有清河之称”。《读史方舆纪要》曰:“淇水东过内黄为白沟水,亦称清河”。又曰:“淇水……经内黄、清丰之间,其下流入于大河,故渎今湮”。上引《水经注》及《读史方舆纪要》,说明古清河与淇河、白沟为一河的不同名称,它源出于修武之北黑山,流经获嘉、汲县、内黄、清丰之间,后因河水南移,故内黄、濮阳一段清河断流,但遗迹尚存。现在濮东18公里有一地名清河头,足证古清河与濮阳有密切关系。又据实地调查,在今濮阳张仪村、班家村一带的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说明在古代,濮阳、内黄确实存在过一条清河。
  清河,在中国境内何止一条。河北、山东、安徽等省都有清河;同是在河南,邓县流入湖北境内的也有一条清河,怎么能断定濮阳的古清河就是玄嚣的封邑青阳所在地呢?这是因为帝丘(濮阳)是“帝后所都”,并有颛顼、帝喾二帝陵(在今内黄境,古属帝丘)可作见证。
  帝丘(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才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在蚩尤族北进之后,黄帝族的经营重心也移向豫北冀南地区,故黄帝族才能在涿鹿(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流域)大败蚩尤。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时,遂以濮阳为帝都,其后玄嚣之孙帝喾也以帝丘为都城,故《路史·国名纪丙》记载说:“濮阳,帝后所都,今澶之属县,所谓帝丘,有颛顼城”。颛顼、帝喾死后又都葬在濮阳。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幼年随其父玄嚣生活在濮阳,成人后辅佐其堂兄弟颛顼帝任弓正,工作在濮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据此,可以说张姓祖根就在濮阳。
  关于“根在山西,始祖解张说”,是宋人郑樵最早提出来的意见。他在《通志·氏族三》中说:“按晋国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晋之解张(张侯)在晋齐鞌之战中立了赫赫战功,确实是张氏族中的一位佼佼者,但要说解张为张氏的始祖,“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并不是“无可疑也”,而是大有可疑,或说难以成立。因为早在周宣王时代就有一位叫张仲的人。《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注曰:“张仲,吉甫友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此言吉甫燕饮喜乐……而孝友之张仲在焉”。张仲以孝友著称于时,并能参加周宣王大将吉甫的宴会,可见他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这就说明,晋国的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的后代。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上下文意来看,欧阳修(《新唐书》作者)也认为张仲是挥的后代。尽管由挥到张仲之间出现一段历史缺环,由于史书失载,后人也无法使它衔接上,但从姓氏渊源来考查,晋国张氏出于姬姓,而挥在得姓张氏之前也源出姬氏,故说张仲为挥的后代,也不能算是无据的推断。
  根据以上的论证,关于解张为张氏始祖之说,已是不攻自破。王利器、王贞珉在《汉书古今人表疏证》中说:“张氏其来甚远,不得言始于张侯”②。晋解张既然不是张氏始祖,则张氏祖根在山西之说,自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关于河北清河张氏,从郡望的角度讲,它确实是张氏族中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支,但从张氏族系发展、演变的角度讲,它却是枝而不是根,是流而不是源,因此不能说它是最早的郡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明确记载:“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按张歆为张良11世孙,张岱为张良13世孙。张岱由河内迁至清河,已是三国曹魏时期,这当然说不上是张姓中最早的郡望。有人可能误认为河北清河就是张氏始祖挥公的居住地。其实河北清河并不是“帝后所都”,也没有颛顼、帝喾二帝陵墓。挥在颛顼帝时任弓正,只能在都城办公,不可能跑到河北清河去上班。据此可知,河北清河张氏,只是张氏族姓中张良系的分支。但在这一分支中北魏以后人才辈出,高官荣爵代不乏人。张岱11世孙张文瓘在唐高宗朝任宰相,张岱12世孙张锡在武则天、韦后当政时,两任宰相,清河张氏遂成为张氏族姓中的望族。其后人遂以“清河世泽,唐相家声”(清河张氏堂联)相标榜,成了最为显赫的郡望。
  研究张氏族姓的根、枝,源、流,汉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是一位关键性人物。通过张良可以上挂下连找出张氏族姓中根与枝、源与流的关系。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索隐》曰:“王符、皇甫谧并以良为韩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贼急,乃改姓名。而韩先有张去疾及张谴者,恐非良之先代也”。即是说,张良本姓姬,为逃避秦的追捕,才改姓张,不承认张良为韩之张姓后代。这种意见最早见于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秦始皇灭韩,良……为韩报仇,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椎副车。秦索贼急,良乃变姓名为张”。王符不仅认为张良本不姓张,而且还认为汉代一些张姓人物如张耳、张仓、张汤等也并非“晋张之祖所出”。日本学者泷川资言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史记会注考证》中引《张氏谱》说明:“良,张仲三十七代孙,张老十七代孙”,并据此得出结论:王符、皇甫谧提出的张良改姓说,“其言谬矣”,这一考证是正确的,张良在秦时确实没有改过姓,因为其祖父名张开地,父名张平,其父祖在韩时就姓张,张良当然也应该以张为姓。不过,要说张良出自姬姓,也不能算错,因为挥公、张仲、张老均出于姬姓,张仲、张老仕晋之子孙也都出自姬姓。三卿分晋,张氏子孙不仅仕韩,也仕赵、仕魏。如辅佐赵襄子的张孟、大梁人张仪及张耳的先人也都是张仲、张老的后人。如此说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举的张氏郡望,不仅出自张华的河东张氏、始兴张氏,出自张皓的冯翔张氏,出自张嵩的吴郡张氏,出自张歆的清河张氏是张良之后,是张仲、张老的后裔,就是出自张耳的河间张氏,出自张仓的中山张氏,也都是张仲、张老的后裔,他们属于张氏的魏国支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列举了世居繁水的魏郡张氏、郑州张氏、汲郡张氏,但都没有说明他们出自张氏的哪一支脉,然而从这些郡望都兴起于北方的情况看,应与晋之张氏有血缘关系,其始祖均可上溯至挥公。
  从以上的论证可以看出,张姓始祖挥公的后裔,在周时有张仲,在春秋时晋国有张老,三卿分晋后,韩、赵、魏三国皆有张姓,至汉则“张姓滋多”,“司邑闾里无不有张者”③,但由于张姓枝蔓渐繁,各支脉之间的关系已不大清楚。如杜陵人张汤与张良的关系,连司马迁也没有理清,但《汉书·张汤传·賛》则说:“冯商称张汤之先与留侯同祖,而司马迁不言,故阙焉”。再如张良与南阳堵阳人张释之、汉中成固人张骞的宗族关系,《汉书》各传中均没有提及,赖《张迁碑》才知道张良、张释之、张骞以及陈留己吾人张迁,都是周宣王时以孝友著称的张仲之后裔④。张氏郡望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就有10个,对其中的郑州张氏、汲郡张氏,魏郡张氏,欧阳修也搞不清他们属于哪一支脉。袁桷在《张氏宗谱·序》中说:“(张氏)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翔、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姓氏考略》则说张氏有14望:即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张氏谱图》又说张姓有43望。支脉越多,关系越远,就难以说得清楚。但是,张姓中的绝大多数(改姓、赐姓者除外)是挥公的后裔,张姓祖根在濮阳,则是有据可查的结论。

  注 释

  *本篇转自《寻根》杂志1995年第2期。
  ①《通志》卷二十七《氏族三》:“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氏之义也。按晋国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
  ②王利器、王贞珉在《汉书古今人表疏证》中甚至认为“解张,不得言是张氏……而解乃解氏,当与解杨、解狐同族也”。录此以备一说。
  ③王符:《潜夫论·志姓氏》。
  ④《张迁碑》:“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孝武时有张骞……张是(氏)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暨)于君(张迁)……”

(责任编辑:zhangshi)
上一篇:评明代徽州《张氏会修统宗世谱》
下一篇:对朱教授关于“张姓祖根在濮阳”论述的质疑
打印
 
最 新 热 门
  • 张氏起源
  • 张姓始祖挥公为黄帝五子
  •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 评明代徽州《张氏会修统
  • 通俗辩说“天下张姓出清
  • 对朱教授关于“张姓祖根
  • 张华封先生致函
  • 古代显贵家族:清河张氏
  •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之
  • 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
  • 最 新 推 荐
  •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清河张氏是中古著姓。张氏为姓...

  • 唐宋时期清河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唐宋时期清河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李学东 ( 邢台学院法政学院历史...

  •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张梁森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 5000 多年悠...

  • 相 关 文 章
     
    
     
         
     


    网站管理:中国·河北清河县张氏研究会
    通信地址:河北省清河县岷山路奥捷科技大厦1105室(张氏办)  邮编: 054800
    联系电话:0319-8166876 传真:0319-8166862 电子信箱: qhszc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