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族谱编修 重要信息 联谊动态 追宗溯源 族贤宗英 今日清河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追宗溯源 > 专家文集 >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时间:2016-11-30 15:09来源:历史地理视角下张氏宗族文化研究 作者:王凤翔 点击: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王凤翔(滨州学院历史系)


清河张氏是中古著姓。张氏为姓,清河为望,已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称谓。在我国古代,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符号,还是血缘、家族乃至地位的象征。姓望则是姓氏群体的肇基和繁昌的地域,彰显姓氏特殊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唐代的姓望文化乘汉晋以来士族门阀制度之余威,依然是身份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珍视。在唐代传奇小说中,除了记述我们熟知的神怪异闻之外,还大量记载了当时的人间百态,其中很多就反映了人们对姓氏的认识和观念。今天看来很多故事游走在虚幻和现实之间,令人回味和深思。

关于唐代姓氏的称谓和等级,不同文献有不同的记载,说法众多。流行的有四姓、五姓、七姓等说,对崔、卢、郑、王、李等一等大姓推崇备至。唐初成书的《隋书?经籍志》认为:“其中国人则第其门阀,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从姓望的角度提出等第分级。若以此论,清河作为张氏的姓望应为郡姓。因为清河之名,始于清水,汉初始置清河郡。清河、清阳、临清、清平等地名皆由清水而名。隋末清河郡改名贝州。清河县之后长期作为清河郡、贝州的郡治、州治所在地。张氏一般认为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罗振玉为《元和姓纂》辑佚时,据南宋谢枋得《秘笈新书》补“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弓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是为清河张氏。

魏晋以来,张氏有清河、范阳等数望。清河东武城张氏是其中比较显赫的一支。北齐宋孝王《关东风俗传》载云:“至如瀛冀诸刘,清河张。宋[1],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献武(高欢)初在冀郡,大族猬起应之。”[2]这里所说的豪族大姓就包括清河张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泰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曾孙幸,后魏青州刺史,平陆侯。生准,东青州刺史,袭爵。生彝……”《魏书·张彝传》则云:“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曾祖幸,慕容超东平太守。后率户归国,世祖嘉之,拜平远将军,青州刺史。祖准之袭,又为东青州刺史。”还云:“初,彝曾祖幸,所引河东流民为州,才千余家,后相依合,至罢入冀州,积三十年,析别有数万户,故个高祖校比天下户口,最为大州。”可知张彝及先世是颇具影响的地方大族。清河张氏还包括张谠、张烈等族。《魏书·张谠传》云:“张谠,字处言,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华,为慕容超左仆射。”《魏书·张烈传》云:“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也。……高祖,为慕容廆尚书右仆射。曾祖恂,随慕容德南渡……”[3]从关东 风俗传》所说的“清河张”可察晓魏晋时期整个清河张氏的实力和影响。[4]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引“孔至《姓氏杂录》曰:‘唐初定清河张为乙门’”,是除了皇族外戚之外的第二等的士族。“又曰:“唐张大师、延师、俭师兄弟三人并列戟,时称三戟张家;又有张沛、洽、涉兄弟,亦同时列三戟;又开元中张说、张嘉贞同时入相互为中书令,时称大张令、小张令;又唐张万岁及其子思廉,思廉子景三世为太仆。”[5]清河张氏的张文瓘位列宰相,父子五人都官至三品,号称“万石张家”。可知唐代张氏名人众多。《元和姓纂》记载:张氏在“唐有安定、范阳、太原、南阳、敦煌、修武、上谷、沛国、梁国、荥阳、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大抵皆留侯远裔。”这条史料成为研究中古郡姓张氏分布情况的极有价值的资料。敦煌文书(S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6]共存十道九十郡,一百零六行。其中河北道名列为十七,实有十六郡。其中贝州清河郡,出十九姓:张、房等姓,将张姓列首位。

另外,还必须指出的是,唐人柳芳《氏族论》所论“吴姓”的唐代东南大姓以朱、张、顾、陆为大,此处张氏为吴郡张氏。吴郡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

唐代传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形式,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要可分为神怪、异闻、爱情、侠义等类别。其中不少故事和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河张氏的认知。下文分类简要述之。

首先是奇事异闻类。

唐人张读《宣室志》卷三记载一则“高宗武后召见乾陵令”的传奇。故事云:“清河张诜,贞元中以前王屋令调于有司。[7]张诜忽梦一中使来,宣诏召见,一路见官吏、士卒、中使众多,后得见高宗、武后,命他“治吾宫廷事,无使有不法如者”。梦醒后数日,拜乾陵令。

《太平广记》卷二二一《相一》引《定命录》讲“张冏藏”的故事,其中有云,唐人清河张某,任监察御史,丁忧终制后问仕途。张冏藏言其“且得本官,纵迁不过省郎”[8]。之后果如其言。

以上两则故事主人公出身清河张氏,都是唐朝官宦,言必称清河。可见对郡望的重视。

其次,唐传奇中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

唐人李朝威《柳毅传》为唐传奇中的杰作,收入《太平广记>卷四一九《龙二·柳毅》,引《异闻集》。写唐朝有个书生柳毅传书搭救洞庭龙女脱离困境后,几经曲折,终于与龙女结为夫妇,情节离奇,性格鲜明。其中龙王钱塘君和洞庭君夫人都欲将龙女嫁于柳毅,但柳毅不从。后柳毅先后娶张氏、韩氏两妻皆亡。有媒人说:“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惜其慧美,欲择德以配焉。不识何如?”遂柳毅娶卢氏。文中以“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9]等语汇描绘当时大姓联姻之喜。原来是龙女化身卢氏来嫁。其中清河张氏再次比肩于范阳卢氏等豪族,可见当时之社会风尚。

最后,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

唐人陈玄祐的传奇作品《离魂记》,收入《太平广记》卷三五八,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也收入此篇。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又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根据本故事演绎,后世直至今天都影响很大。元人赵公辅杂剧《栖凤堂倩女离魂》和佚名南戏《倩女离魂》、明代谢廷谅传奇《离魂记》、明人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里《大姐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等其故事皆脱胎于《离魂记》。《离魂记》在《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神魂一》作“王宙”条[1]。故事写道: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女儿张倩娘与表兄太原王宙从小相爱,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竞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之后二人还乡省亲,张镒却道倩娘病在闺中数年,接着倩娘的离魂与肉体相合,上演大团圆的喜剧。故事出于虚构,情节离奇怪诞,但背后反映的却是太原王氏和清河张氏的联姻。

唐传奇爱情故事以元稹的《莺莺传》最为著名,之后成为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鲁迅、陈寅恪、岑仲勉等名家认为《莺莺传》作者元稹以张生自寓。为何元稹选择姓“张”,对象莺莺姓崔呢?原因也耐人寻味。

不仅唐传奇作品中有虚拟的清河张氏,现实的清河张氏也写传奇小说。例如《幽闲鼓吹》,作者张固,晚唐人,就是清河人。《幽闲鼓吹》一卷,二十五篇,篇幅不大,但多为轶事珍闻。

当然,熟知唐史的人会清楚,不是唐代传奇或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记载中所称的清河张就一定是正宗的清河张氏。正因为清河张氏的郡望地位较高,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是冒姓和附会之人,这其实在唐代也很普遍和常见。例如,奚人李宝臣以张锁高为养父,冒姓张名忠志;张孝忠,本契丹乙失活部人,安禄山偏将,冒姓张,降唐后赐名孝忠。这样事例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今天为学界所重的墓志也有很多清河张氏的例子。如果志主不是什么名人大姓,其中所云张氏一般都将郡望定为清河。今列举几个已经整理释读的墓志,如《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故贝国太夫人清河张氏墓志铭》[11]、《宋故清河县君张氏夫人墓志》[12]、《唐故妓人清河张氏墓志[13]等。按照唐人的习惯,提及籍贯,都愿意出身名门。因此,出现墓志主人花钱请人故意美化家世,附会名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此,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有云:“唐人尚氏族推姓显于一郡者,谓之望姓。如清河张、天水赵之类。世人惑于流俗,不究本宗源流,执唐所推望姓认为已之所自出,谒刺之属,显然书之。至于封爵,亦如是。殊失尊祖敬宗之义。”此论可谓一语中的,直言姓望时弊。为了攀附名门,已不惜弃宗忘祖,足让今人唏嘘。

唐朝张氏尊奉清河郡望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朝封爵封邑多从郡望,张氏以清河为郡望,宋朝亦是如此。翻检《宋史》,张姓人氏多封清河爵号。如高宗朝枢密使张俊绍圣十二年封清河郡王;河南永安人张贵妃,庆历元年封清河郡君;太平兴国二年封刘文裕母张氏清河县太君,后又封清河郡太夫人等。

清河张氏的崇尚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魏晋以来,姓氏文化中出现了别士庶,重地望的新内容,并成为主流的政治文化。门阀大姓成为时代主宰,士庶相争,谱学大兴,九品官人法从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崇尚姓望之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绵延达数百年之久。

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后,旧日的士族大姓已不占统治地位,但唐人在重视阀阅郡望这方面却热情不减。唐太宗制修《氏族志》,收集全国士族家谱,考世系,分等级.以从制度上提高以皇室为首的关陇集团的姓氏等级。此后,武则天当政又制修《姓氏录》,使凡在当朝做官至五品的官员皆升为士流,这一切多是“尚姓”之风的表现。长期以来形成的姓望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直到中晚唐时期,衰落的旧士族仍持声名,以至唐文宗感叹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也?[14]这表面上是围绕姓氏门第的斗争,实际上还是反映了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的一种“尚姓”意识和风气。可见当时姓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总之,唐传奇中对清河张氏的重视,突出地体现了古代人们思想中长时间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和门第思想。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姓氏的认同有反映了一种血缘家族认同心理和民族融合运动趋势。因此,对清河张氏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研究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凤翔(1977.9),男,山东莱州人,历史学博士,滨州学院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山东省孙子兵法与兵学研究基地暨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史。

 

参考文献及注释:

[1]唐代贝州清阳宋庭芬世以儒闻,富有词藻,生五女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唐代名媛才女。

[2]《通典》卷三《食货典·乡党》引宋孝王《关东风俗传》。

[3][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4]陈爽,《<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载氏著《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5][]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唐耕耦《敦煌四件唐写本姓望氏族谱残卷》《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王仲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考释》、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等有辑录校释。

[7][]张读:《宣室志》,中华书局1983年古小说丛刊本,第34-35页。

[8][]李昉:《太平广记》卷221《相一·张冏藏》,第1698页。

[9][]李防:《太平广记》卷419《龙二·柳毅》,第3415—3416页。

[10][]李昉:《太平广记》卷358《神魂一·王宙》,中华书局,1961年,第2831-2832页。

[11]王策:《<唐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墓志>考》,《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

[12]王其袆、周晓薇《“关学”领袖张载家族人物新史料——<宋故清河县君张氏夫人墓志>研读》,《碑林集刊》十四辑,三秦出版社,2008 年。

[13]刘蓬春:《唐人蓄妓对家庭观念的影响——<故妓人清河张氏墓志>考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4]新唐书》卷172《杜兼传附杜中立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206页。

 

 

(责任编辑:zhang)
上一篇:唐宋时期清河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下一篇:张良智慧探析
打印
 
最 新 热 门
  • 张氏起源
  •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 张姓始祖挥公为黄帝五子
  • 评明代徽州《张氏会修统
  • 通俗辩说“天下张姓出清
  • 对朱教授关于“张姓祖根
  • 古代显贵家族:清河张氏
  • 张华封先生致函
  •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之
  • 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
  • 最 新 推 荐
  •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虚实之间:唐传奇中的清河张氏 清河张氏是中古著姓。张氏为姓...

  • 唐宋时期清河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唐宋时期清河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李学东 ( 邢台学院法政学院历史...

  •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张梁森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 5000 多年悠...

  • 相 关 文 章
     
    
     
         
     


    网站管理:中国·河北清河县张氏研究会
    通信地址:河北省清河县岷山路奥捷科技大厦1105室(张氏办)  邮编: 054800
    联系电话:0319-8166876 传真:0319-8166862 电子信箱: qhszc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