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族谱编修 重要信息 联谊动态 追宗溯源 族贤宗英 今日清河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族谱编修 > 专家论述 >

 
 
  关于编纂全国统谱之我见
关于编纂全国统谱之我见
 
时间:2011-01-18 16:56来源: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 作者: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 点击:

  

 

编者按语:编篡全国统谱,乃庄严宏大的千秋伟业,须亿万宗亲积极参与,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张敦柏宗长发来的此篇发言,对编篡全国统谱提出了一些见解,现转发,请参阅。同时,也希望各地宗亲对统谱编篡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以共襄盛举。

 

关于编纂全国统谱之我见

——在江西修水县第二次谱牒研讨会上的发言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员、江西修水张氏宗亲会  张敦柏

(二〇一〇年九月三十日)

 

今天,借有县政协、文化局、档案馆及省谱牒研究会领导出席指导的修水县第二次谱牒研讨会机会,与同仁们商榷有关编纂全国统谱的问题。现在我就这一课题发表我的不成熟的见解,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特别是请省谱牒研究会的会长王炯尧教授给予批评指正。

一、谱牒文化的历史渊源及波形发展形势

家谱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史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份。家谱又叫谱牒,是因为它的原始是由甲骨或竹片刻上世系、名录后用绳线串联或堆迭而成方叫牒。后来以这种方式传达统治意向,就把公文、凭证也称之为牒,如通牒、度牒、尺牒。白居易《杜陵叟》诗中有“手持尺牒榜乡村”句。但当它和世系遗传内容结合在一起时,牒就特定用于谱牒了。所以有家谱称为“家牒”的。皇家的谱称“玉牒”。平时家谱都是存放在祠堂内,由专人保管。而皇家玉牒更是设有“玉牒馆”专修专藏。古有“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人”的说法,在再修家谱时对族中不贤不孝之人“讳其事、阴其名”。中国历代帝王均修玉牒,而清代皇谱最为完整无损,共2600余册,一式两份,分藏于现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内。现北京中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太原“中国谱牒资料研究中心”是我国三大家谱收藏中心。

我国家谱资源丰富。从上古帝王世系交替的《世书》,到魏晋士大夫炫耀门庭的《家乘》,再到隋唐以后象征国泰民安的《族谱》,大中华谱牒文化,以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歌颂了生命的质朴与血统的高贵。著名谱学家罗香林、冯尔康将中国家谱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周代至汉代的肇始与初创时期,魏晋到隋唐的官修主流时期;宋明谱学地位外表降落,而内容日渐丰富的趋向转变时期;清代谱牒名位已衰而修纂盛兴时期,民国以后宗谱兴修仍在继续,但受战乱及政治影响时断时兴。二十世纪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文化的挖掘发展,将姓氏文化、谱牒文化这一古老奇葩培上了杯新的营养沃土。

谱牒文化是“和”的文化,它兴于“和”,毁于“乱”,成于团结,败于分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孙中山先生的话,“族谱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民族的大团结”,以和为本,把家庭之和、家族之和、民族之和、国家之和,以至世界之和作为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人有三种天性:食、色、寻根。食为维持生命,色为延传生命,寻根为把握生命,寻找生命的来龙去脉,寻找祖先的荣辱兴衰,寻求尔后的生命繁衍,这就是谱牒文化记载的功勋。

(责任编辑:zhangshi)
上一篇:伟人和国家论家谱
下一篇: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打印
 
最 新 热 门
  •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
  •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 关于编纂全国统谱之我见
  • 关于编修统谱的可行性报
  • 伟人和国家论家谱
  • 王岳红在统谱编委会成立
  • 谱牒专家张海瀛来信指导
  • 丛松坡在统谱编委扩大会
  •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2011-01-18·伟人和国家论家谱
  •  
    
     
         
     


    网站管理:中国·河北清河县张氏研究会
    通信地址:河北省清河县岷山路奥捷科技大厦1105室(张氏办)  邮编: 054800
    联系电话:0319-8166876 传真:0319-8166862 电子信箱: qhszc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