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族谱编修 重要信息 联谊动态 追宗溯源 族贤宗英 今日清河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族谱编修 > 专家论述 >

 
 
  王岳红在统谱编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王岳红在统谱编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1-07-15 10:36来源: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 作者: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 点击:

 

 

 

 

尊敬的各位张氏宗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地接到《华夏张氏统谱》编委会的邀请,来到美丽的河北清河,参加此次《华夏张氏统谱》座谈会。在此,我代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编委会的盛情邀请表示诚挚地谢意;对“中华张氏祭祖节”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地祝贺!

受编委会的委托,让我就编修《华夏张氏统谱》提出一些意见。本人学识才浅,不敢妄加评议。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交流,粗浅地讲几点建议。

一、编修统谱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伟大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族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它源远流长、底蕴丰厚,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享有“平民史册”的美誉。

所谓族谱,它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族和宗族起源、迁徙、分布、盛衰历程的史籍,记录着各个姓氏家族和宗族祖祖辈辈创业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传播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所谓统谱,是统宗世谱的简称,又称会通宗谱,或通谱,或统宗正脉等。统谱是打破地域界限,把分布于各地的同族各宗支贯于一的宗谱,故名统宗世谱。例如,弘治14年(1501)编修的《新安黄氏统谱》,以东晋时黄元集出任新安太守,定居新安为始迁祖记起,记载了由新安支出的25个支派,将25个支派总归于一,实际上就是“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正如该谱《谱例》所讲:“会通之要,所以审迁派,究源流,归万殊于一本也。”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一轮修谱活动方兴未艾,充分体现了“盛世修谱”这一历史现象。

我国编修族谱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族谱中体现的民族理念和人文情结来看,谱牒文化是激发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的血缘纽带,是炎黄子孙认同华夏文明的第一基石。

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等论著中说过:“中国国民和国家关系的结构,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族。”“中国人对于国家观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没有民族团体,”但是“中国有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具有的良好传统观念”。

谱牒文化正是这种人文情结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及其延续传承的文脉肌里。从殷、周的甲骨文祭祖卜辞,到春秋、战国时的谱牒学开山之作——《世本》的纂辑;从魏晋隋唐的《百官谱》、《氏族志》,到当代新修、续修的族谱、家乘,其所载录的姓氏渊源、宗族谱系,无论是功业显赫的帝王世家,或是默默无闻的草民百姓,以及流徙海外的华裔侨胞,其追源溯流,寻根问祖,无不直接或间接地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共祖”——炎黄二帝,无一不以炎黄子孙自居,无一不以龙的传人为荣。

第二,从族谱的大众化特色来看,谱牒文化是展示百姓风采、传承华夏文明的“平民史册”,是广大民众体现自身价值,自编、自述、自律、自愿,跻身社会生活和历史舞台的文化情结。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而千百年来,草民百姓难得与史传结缘。中国传统的史志经传历来为“大人物”所垄断,一部“二十四史”,实为历代帝王将相的纪传谱系;一方舆地志书,多是缙绅、乡贤的生平、行述。唯有族谱、家乘始能普遍载录庶民百姓的姓氏名讳、婚姻嫁娶、寿夭丧葬、播迁流徙及其传承谱系。她是市井小民、村夫野老唯一可以留名后世,昭示子孙的传统典籍;是演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社会主题的历史舞台;是史学三大体系中载录人数最多、普及面最广、民众观念最强的文化体系;是广大民众最为关注,并积极主动、自愿参与的文化工程;是盛世修谱的社会基础;是谱牒文化植根民间,历经浩劫而从不殒灭的生命之源,也是谱牒文化大众性的重要价值。

第三,从家谱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科学价值来看,它纵贯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蕴含有多元文化的科学元素,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剖析社会、解读历史的重要窗口。因而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往往从家庭的起源和构成,探究人类文明进化的真谛,从宗族、部族的发展演变,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毛泽东对江西兴国县8个农民家庭的社会调查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利用家族资料,解读历史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

第四,从推动历史发展的先进作用来看,家谱是促进人类文明进化的原动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家谱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血缘家庭,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第一印记,具有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历史文脉。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家谱就以“口传家谱”和“结绳家谱”的形式,成为区分不同血缘集团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分同一血缘集团内不同辈份、宗支的重要依据。从而使人类由“杂交乱婚”的蒙昧时期,进入“族外婚”的文明初始阶段,将“同姓相婚,其生不蕃”的优生优育理念融入了人类社会生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化起到了划时代的巨大作用。当今怒族、瑶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仍在使用的“父子连名制”,以及满族依然保留的“祖宗索子”,就是这种口传家谱和结绳家谱的历史遗迹。

 及至夏、商时期,“父传子,家天下”,家谱又以“甲骨家谱”和“青铜家谱”的形式,成为“赐土胙姓”,“置宗邑”,构建国家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和文化形态,也为当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参数。

西周以来,家谱逐步脱离了其原始形态,形成了以封建宗法为核心的官修谱牒体系。举凡王室宗支、诸侯贵族的传承谱系均由官方统一登记,专设“小史”以掌其事。成为“封邦建国,胙土命氏”的文献依据,形成了“家国同构,君合一”的封建宗法制度。从这一角度来讲,谱牒文化堪称封建宗法的奠基石,封建社会的助产师。

在两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谱牒文化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形成了以炎黄二帝为人文共祖的文化理念和民族情结,成为各族人民认同华夏文明的“根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稳固基石和人文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维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从未间断并传承至今,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中绝无仅有的光辉典范。

(责任编辑:zhangshi)
上一篇: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下一篇:谱牒专家张海瀛来信指导统谱编修工作
打印
 
最 新 热 门
  •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
  • 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 关于编纂全国统谱之我见
  • 关于编修统谱的可行性报
  • 伟人和国家论家谱
  • 王岳红在统谱编委会成立
  • 谱牒专家张海瀛来信指导
  • 丛松坡在统谱编委扩大会
  •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网站管理:中国·河北清河县张氏研究会
    通信地址:河北省清河县岷山路奥捷科技大厦1105室(张氏办)  邮编: 054800
    联系电话:0319-8166876 传真:0319-8166862 电子信箱: qhszc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