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族谱编修 重要信息 联谊动态 追宗溯源 族贤宗英 今日清河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追宗溯源 > 张姓渊源 >

 
 
  张氏,得姓于清河的黄帝子孙
张氏,得姓于清河的黄帝子孙
 
时间:2008-07-10 17:54来源:天下张姓与清河 作者:赵福寿 点击:

  俗说:“张王李赵遍地刘”,推张姓为中华第一大姓。据近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张姓人口约有7800万,数量之多居中华各姓第三位。张姓是怎么来的?其郡望又在哪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仕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张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留文成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又说:“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留侯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宋修《百家姓》说:“张,商音,清河郡。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主祀弧,遂为张氏。周有张仲,汉有张良。”兹据所引,考证如下。
  在中国古史系统中,黄帝的地位与炎帝比侔,被尊为中华始祖之一。司马迁《史记》则把他列为中国纪传史中的第一帝。黄帝为姬姓,文献多有记载,此不赘。《史记》又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周语》记此则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唯青阳与夷鼓同已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史记索引》认为《国语》所以说青阳有已、姬二姓,是因为其既说青阳即玄嚣,是帝喾之祖,袭黄帝为姬姓,又说青阳即少昊金天氏,应为已姓。但按《史记》,青阳为黄帝正妃嫘祖所生而有天下,即所谓“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史记》此说所本为《大戴礼记·帝系》,因知“青阳降居江水”为“青阳降居泜水”之误。
  青阳降居泜水,意即青阳在君临天下之前,先在泜水流域为诸侯。泜水在什么地方?《山海经·北山经》说:自松山“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潆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对此,晋郭璞注云:“今泜水出中丘县西穷泉谷,东注于堂阳县,入漳。”《汉书·地理志》注云:“常山郡元氏县,沮水首受中丘穷泉谷,东至堂阳入横河。又,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瘿陶入泜。”许慎《说文解字》说:“泜水,在常山。”《元和郡县》云:“赵州临城县敦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泜水所出。”又说:“临城县泜水,在县南二十里,出白土,细滑如膏,今泜水出中丘县西穷泉谷,东注于堂阳县,入于漳水。”《汉书·地理志》还说:常山郡中丘县有“蓬山长谷,诸水所出,东至张邑入浊漳。”《隋书·地理志》云:“房子有彭水。”随《图经》云:“槐水出赞皇山,一名渡水,一名济水,去县十里,此自别一济,即《诗》云:出宿于济。”清代学者毕沅考证说,敦与山在直隶临城县西南。泰陆水即巨鹿、宁晋、任县境内之大陆泽(或称广阿泽)。诸水,即泜水。槐水即济水,又名石济水,出直隶赞皇县,东至瘿陶入泜。丁山先生在考证商氏族先公昭明自番迁居砥石时亦说:“以互摄通称之例言之,颇疑泜与石济下游古有泜石之名,即昭明所居。”上引中丘县,即今内邱县,堂阳县即今新河县,房子县即今临城县,瘿陶县即今宁晋县,张邑城址则在今任县境内。1978年元氏县西周墓中所出《臣谏·簋铭》证实,临城、内邱、元氏一带即古〓国所在地,上列史籍所记与毕沅、〓山氏考证正确无误。“泜、砥、〓”三字能假互用。据此,黄帝之子青阳降而为诸侯的泜水确在这一带。
  我们再来看清河县的地名演变。《山海经·海内东经》说:“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漳水又分清漳水、浊漳水。据《淮南子·地形训》:“清漳出揭戾,浊漳出发包。”高诱考证说揭戾山在上党郡沾县,发包山一名鹿谷山,在上党郡长子县,“二漳合流,经魏郡入清河。”后之学者考证,漳水与清河的流汇关系亦大致如此。所以,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左传》等典籍多泛称太行山脉以东的冀南平原为东阳之地,即《山海经》所述:“山阳东”。《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东海即渤海,少昊即青阳,号金天氏,主西方。东海之外或即指东海之西,大壑亦可训为大河,或即指清河。《帝王世纪》说:“少昊是为元嚣,降居江水,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史记》和《帝王世纪》何以都把泜水记为江水?据吕思勉先生《先秦史》所引大量古典考证,中国传说时代的江水并不在今长江流域而在黄河流域,所谓“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采廛涧。”都是要禹对黄河流域进行治理。所以青阳降居之江水,或即指清河之水,因为清河至今仍有清凉江之名,《汉书·律历志》也说:“《考德》曰:少昊曰清。清,黄帝之子青阳也,名执。”《后汉书·张衡传》也记载,张衡曾考证条上司马迁、班固《史记》、《汉书》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注》举其一即“《帝系》,黄帝产青阳、昌意。《周书》曰:乃命少昊清,清即青阳也。今宜实定之。”青阳即少昊,治天下时邑穷桑,都曲阜。穷桑、曲阜都在今山东省境内,距清河不远。据此可知,青阳为诸侯时在泜水、清河流域,即今河北省境内。秦始皇命名清河之地为厝县,是取《诗经》“他山之石,可以为厝”之意,因为厝石即厉石,亦即砥石,出自泜水。西汉时在清河郡置清阳县,为王都,东汉时又因清河古为甘泉之地,建清河王陵而改清阳之名为甘陵。由隋而唐,而五代、而宋,甘陵又复清阳之名,其始或即纪念青阳降居江水(泜水)而命。清阳古城遗址有二,一在今清河县东北八里,始建于西汉,为清河郡治,《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记为“初置清河,都济阳”,可知清阳初名济阳,或本《诗经》“出宿于济”之典而名。少昊氏以鸟名官,所以清阳城又有鹊城之称。另一清阳城遗址《太平寰宇记》说建于北魏,在古清阳城西三十里。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是怎么回事?《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世本》云:“牟夸作矢,挥作弓。”《说文解字》云:“古者挥作弓。”《吴越春秋》云:“黄帝作弓。”自黄帝而少昊(青阳)而挥(般),可以基本断定弓是由黄帝一族率先发明完善起来的。《荀子》说:“〓作弓,浮游作矢。”《孙子》说:“〓作弓。”《墨子》说:“羿作弓。”这些记载虽与弓矢的发明有关而非其主流,此不赘考。《说文解字》说“张从弓,长音”,即俗谓“弓长张”,亦即《新唐书》所谓张姓是因青阳之子挥为弓正,以官为氏。所以宋人陈彭年《广韵》也说:“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则说:“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并说张姓共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等十四个郡望。此外,《山海经·大荒南经》还记载:“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据此则张宏之国崇拜的图腾亦作鸟形,是和少昊亦即青阳以鸟名官一脉相承的。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仕晋为大夫”,源出《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庖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之句。张仲的后裔张侯仕晋为大夫,始见于《左传·成公二年》所记晋、齐两国间的鞍之战,即“晋解张御郤克”,解张即张侯。在这场激战中,郤克为箭矢所伤,流血及履,因有退却之意。同样被箭所伤的张侯激励郤克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思之。”又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张侯说完,即左并辔,左援枹而鼓,使马拉着郤克的战车率领晋师直奔齐军,取得了发生在公元前589年的这次战斗的胜利。
  查《左传》,张侯的后人张老的事迹分别见于鲁成公十八年(前573年)、鲁襄公三年(前570年)。张老仕晋先为侯奄,后为中军司马。张老之后有张君臣(一说为张君巫),曾于鲁襄公十六年(前557年)继张老为中军司马。张君臣之后张趯见于鲁昭公三年(前539年),他与梁丙俱为晋大夫。鲁昭公五年(前537年)时,楚国人在评论晋国内政时,已把张趯、张骼列为诸侯之选,仅次于晋国之韩、赵、魏、中行、范、知诸士族了。鲁昭公九年(前533年),张趯和梁丙一起,还曾率晋国阴戎之师伐颖。张骼既和张趯同列于鲁昭公五年,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系其为张趯之子或者有误。但据该表,晋之张侯一系上承张仲,张仲上承张挥直至青阳、黄帝,似无可疑。自西周而春秋,太行山东的冀东南平原即所谓的东阳之地皆属邢国。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卫国灭邢后,邢国旧封一度沦为卫有。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1年)城濮之战后,邢国旧封很快属晋。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晋帅赵胜率东阳之师追袭齐师后,邢国旧封已经尽为晋有。今任县境内的张城遗址,很可能就是张侯一族在晋为大夫时获得的封邑。
  据《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国时有大夫张可知张氏一族在春秋末期已流散各地。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的留侯张良为韩国贵族之后,其祖父张开地、父张平为韩国相,相韩昭侯至韩悼襄王共五世,亦可为张氏流散各地之佐证。张良有二子,即张不疑和张辟疆。张不疑有子张典,汉惠帝时任御史大夫,汉文帝时曾出任清河郡太守十五年。辟疆的曾孙张衡是天文学家,曾对黄帝之子少昊名清,即青阳亦即玄嚣的古史作过考证,并向朝廷提出过“今宜实定之”的建议。张衡之孙张颐,也曾出任过清河郡太守。张良的另一裔孙、官至司徒的张歆有弟张协,张协之子张岱出仕曹魏任太山郡太守时,可能出于叶落归根之考虑,把家自河内回迁到了清河。张岱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称清河东武城张氏的始祖。张岱的定居清河,不但使黄帝、青阳、张挥一脉相传的姬姓张氏得以在其发祥地薪传火续,也为此后清河成为天下张姓的第一郡望奠定了新的基础。
  清河张氏历代多显官名流,西汉时有硕儒张禹,得贯长卿之授而精通《左传》之学;三国时博士张揖,著作有《广雅》10卷、《埤苍》3卷、《古今字著》3卷等。
  北魏时,籍贯清河的儒将张彝战功卓著,历官至侍中。后因遭人谤而贬官,除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张彝患偏风而至手脚不便,养病期间“辄和访旧书,窃观国史”,并据以“谨编丹青,以标睿范”,著成“起元疱栖,终于晋末”、共16代128帝、跨时3207年、合杂事589件、图文并茂的《历帝图》五卷,献给了北魏宣武帝。同时,他还将奉命于齐鲁梁宋民间采风所得诗歌汇编成册,共计七卷。张彝晚年因崔光之言加官征西将军、冀州大中正。后因其次子张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武人预在清品而引起众怒,导致羽林虎贲近千人火焚张府,致其长子张始均当场死于非命,次子张仲瑀伤重走免;张彝仅有余命,旋即身亡。据《魏书》,张彝曾祖张幸曾招引河东民千余家至清河(冀州),积三十年后析别至数万户,从而使冀州成为北魏孝文帝时的第一大州。张彝祖父张准之、父张灵真俱仕北魏,其长子张始均曾改陈寿《三国志》之《魏志》为编年体,广益异闻为30卷,并著有《冠带录》和文赋数十篇,惜皆亡失。始均子张嵩、张晏,仲瑀子张台并为北魏显官。此外,自北魏至北周,清河张氏名重史册者还有张谠一门、张烈一门,以及大天文学家张子信、大数学家张丘建等。另据《陈书》,出仕南陈的张讥一门、张正见一门也是清河张传人,其徙家江南可能是在后赵石勒建都襄国前后。张讥作为硕儒,少年时即通《孝经》、《论语》,出仕后为东宫学士、国子博士,在江南士林中教授《易》、《老》、《庄》学,著有《周易义》30卷、《尚书义》15卷、《毛诗义》20卷、《老子义》11卷、《庄子内篇义》12卷、《外篇义》20卷、《孝经义》8卷、《论语义》20卷、《杂篇义》10卷、《玄部通义》12卷、《游玄桂林》24卷,今仅有清人所辑《张氏周易讲疏》传世。张正见善作五言诗,有集14卷,今有明人所辑《张散骑集》传世。
  清河张氏的再次显赫于世,是在唐朝。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高宗时为相的张文瓘,武则天时为相的张锡就都是清河张氏。张文瓘之兄张文琮历官至户部侍郎,出为建州刺史,著有文集20卷。文瓘的从父弟张文收善音律之学,为协律郎,后迁太子率更令,曾至创《景云河清乐》,该乐又名燕乐,奏之管弦,为大唐国乐之首,有元会第一奏之称。张文收还著有《新唐书》12卷。张文瓘共四子,即张潜、张沛、张洽、张涉,潜官至魏州刺史,沛官至同州刺史,洽官至卫慰卿,涉官至殿中监,因其父子兄弟五人皆至三品官而有“万石张家”之称。张文琮共二子,即张戬、张锡。张戬官至江州刺史,著有《丧仪纂要》7卷。张锡曾辅武则天为相。唐中宗时为工部尚书兼修国史,寻为东都留守,唐中宗死后又出为绛州刺史。此外,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张玭、张众甫、张固等也都是清河张氏子孙。
  综述之,后世有关姓氏如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宋顾彭年《广韵》以及宋修《百家姓》等均以清河为张姓第一郡望,后世张姓子孙修续祖谱多以“清河堂”冠名的主要原因,是张氏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黄帝之子青阳君临天下之前就在泜河、清河一带为诸侯,清河因有清阳之名,而青阳之子挥因始制弓矢而为张氏始祖也在清河。张挥之后张侯等人仕晋为大夫,晋遂在清河所在的东阳之地赐张氏以封地并建张城。西汉时,留侯张良的子孙屡任清河郡太守,治清阳,张衡且就其始祖青阳事迹作出考证,要朝廷确认。张岱为奉祖祀则又把家自河内回迁到了清河。北魏时,郡姓之学兴起,清河张彝曾祖自河东招引之民,三十年间竟析分至数万户,其中当不乏张氏一族,加之张彝一门的腰金衣紫,张氏遂成清河望族。由隋入唐,清河张氏又在重定姓氏高下的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出了张文瓘、张锡两位宰相,清河成为天下张姓第一郡望,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责任编辑:zhangshi)
上一篇:天下张姓源清河
下一篇:张姓①
打印
 
最 新 热 门
  • 天下张姓源清河
  • 清河张氏祠堂初考
  • 全世界张姓宗亲的组织
  • 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
  • 从墓志材料看清河一望成
  • 张氏世系源流考
  • 重庆巴南张氏清河堂简介
  • 日照海曲太平桥张氏寻近
  • 张氏,得姓于清河的黄帝
  • 略说“天下张姓出清河”
  •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网站管理:中国·河北清河县张氏研究会
    通信地址:河北省清河县岷山路奥捷科技大厦1105室(张氏办)  邮编: 054800
    联系电话:0319-8166876 传真:0319-8166862 电子信箱: qhszcwh@163.com